「在戰場上殺百人容易,拯救一個人卻很難。」——鄭明析牧師
1966年,21歲的青年踏上了前往越南的戰爭之路,這是一場被評為人類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戰爭。半世紀過去,過往的青年將那時所經歷的一切寫成了書,出版了「戰爭是殘忍的。愛與和平」一書。與其他戰爭書籍不同的是,比起分析戰爭原因、描繪戰爭的殘酷與動盪,因著堅守信仰,秉持著不殺人的信念,在同樣的越戰歷史中,寫下了不同的篇章。
在自序中,作者鄭明析牧師如此寫到:
「本書撰寫的目的並不是要呈現戰爭殘忍的場景,也不是要讓愛看書的人像閱讀小說般讀得津津有味,而是要談論戰爭與人生。」
「尤其我將重點放在:
我從不可避免的死亡中存活下來的神蹟,
以及 神在隱密當中施行的事。」
在戰爭高壓極端的環境當中,許多人因隨時可能會死亡的恐懼,以及軍隊作戰的壓力,行為變得更加激進殘酷,然而身為第一線作戰的基層戰鬥兵,在兩次前往越南,參與三百多次作戰的過程當中,作者卻沒有殺死任何一個敵人,為了實踐愛與和平的信念,當中經歷許多掙扎與辛苦,書中也一一寫下過程中 神如何動工、又留下甚麼樣的深刻體會,過往的真實歷史,化為文字娓娓道來。
作者與戰友合照,左邊為作者
在長官及戰友眼中,當時作者是個純樸的青年,在戰場上也依然把聖經收在胸口的口袋裡,一有空就拿出來閱讀並禱告,即使遇到困難辛苦的事情或作戰行動時,總是默默又主動地擔負起執行任務的角色,因此受到大家的信賴。
然而這個看似平凡的青年卻擁有與眾不同的強烈信念。
軍中的小隊長回憶起其中一次作戰時的狀況:
當時在槍林彈雨中,不殺敵人而是將敵人抓為俘虜,是極為罕見的事情。因為這會為自己招來極大的危險,甚至危及生命,而且抓到俘虜後也很難處理,所以大家都不願意這麼做。
在一次激烈的作戰後,有一位小隊員冒著生命危險生擒了一名俘虜,那就是鄭明析先生。
當時我問:「為什麼不殺掉他.而是把他抓回來呢?」
他回答:
「殺敵不見得能帶來戰爭的勝利,擁有連敵人的生命都珍惜的內心,才會讓真正的和平來臨。」
當時小隊長不能理解這位小隊員的舉動,然而,在整個參戰期間中,小隊長親眼看見他懇切地尋找神、豁出性命實踐愛與和平的真誠生活,以及 神按照行為動工並給予回報的種種狀況,最終,在其個人回憶錄中,小隊長如此下了副標題-「在戰場上遇見 神的人」
-雖然我自己也上教堂、度過信仰生活,但是在我至今見過的人或聽過的故事當中,都沒有像我在戰場上看過的戰友鄭明析那般,真誠不變地虔誠相信 神,並且實踐祂的愛。
為了讓敵人活命,作者生擒俘虜。cr.明人出版社
《戰爭是殘忍的。愛與和平》一書中,書寫從初次前往越南、再次派越、退伍回到韓國當中所發生的故事。1966-1969年為期三年的歲月中,在戰場上經歷多次的生死關卡,儘管只有自己一人,也始終按照全能 神的期盼,行出愛與和平的事蹟,堅定相信唯有這樣 神才會得到感動,改變戰爭的命運。
在書中前言裡,鄭明析牧師寫到,撰寫本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描寫戰爭的殘酷,所寫下的,是讓彼此都活命、關於愛與和平的戰爭。要在戰場中實踐愛與和平的精神,光要實踐一次也不容易,然而他卻實踐了數十次-「在戰場中不殺害任何一人」-他的行動成為越南戰場上的傳奇。
「在戰場上,殺人眾多的人會成為英雄,
但真正的英雄是拯救生命的人。」
manhhai CC BY 2.0
如今是終戰後的時代,雖然現在的年輕人不是出生在戰爭的時代,然而在世界各地,仍然有許多地方正在發生許多殘酷的事情,每個人的生活當中也有屬於自己要面對的戰場,作者所展現的信念與精神,直到如今仍歷久彌新,書中所寫的不只是戰爭的回憶錄,而是真實的人生中,一個個實踐愛與和平的深刻故事。
「就算不拿著槍上戰場,只要彼此憎恨爭吵,這就是戰爭。
但願本書能成為人們內心的武器,阻止戰爭再次發生」
—— 鄭明析牧師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