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0年年初,沒有人預料得到,今年是如此特殊的一年,
在全球疫情之下,台灣也無法倖免,但因著許多面向、資源的結合,
讓台灣至今可以度過相對「正常」的疫情生活。
在醫學方面,十七年前,台灣和平醫院因為SARS疫情封院,院內發生感染,
在那之後,台灣建立了更縝密的感染控制流程,
以過往的經驗為借鏡,針對防疫物資、負壓隔離床位等,也都有預防的存量及相關規定及流程。
在資訊傳播方面,在疫情發生的最初期,高雄台商因出入八大場所,遭舞廳小姐檢舉,
媒體大規模報導此事件,使得台灣人民在年節連假起就開始提高警覺,開始主動進行防疫。
在政治方面,因著台灣與中國特殊的政治關係,讓台灣對於中國的疾病案例與消息特別慎重以對,
也因此在武漢剛出現不明肺炎時,台灣方立刻做出因應及觀察,謹慎小心應對疾病的傳染,也進一步蒐集資訊,做出即時的應對行動。
此外,疫情發生期間,世界各國正負元首等級的政治人物當中,
台灣陳建仁副總統身為公衛界專家,整合專家意見,
及早定調此次疫情不會像SARS那樣快速結束,而是會如同流感般進入長期化,
以專業引導國家防疫方向,透過中央疾病管制署,訂定具體方針,
持續透過記者會,讓資訊透明公開,人民可以輕易地從官方管道取得第一手正確消息。
在產業方面,口罩國家隊的迅速成立,在產業鏈的彼此配合下,
搭配口罩地圖等科技與防疫的結合,讓大家可以更快速便捷地取得防疫相關物資,確實落實日常防疫。
即使有部分社區感染可能性個案,但都沒有出現超級傳播者,
讓台灣的疫情一直都在有效的控制之下,讓日常生活節奏可以不被打亂。
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各種因素互相影響下,台灣疫情相對緩和。
時至十一月底,疫情的長期化成為了新的趨勢與挑戰,各國不斷發生第二波、第三波的疫情爆發,
社會距離與口罩已經漸漸變成常識與習慣,台灣的景況跟世界比起來,宛如平行時空。
然而每件事都有優點與缺點,因著疫情,遠距連線的應用普及化需求高漲。
遠距辦公、遠距學習也持續發展當中,
雖然台灣疫情不嚴重,但是否因為沒有需求,而在發展上反而可能落後,需要更多的評估並研究。
另一方面,由於確診數量並不多,對於疫苗的發展與測試,也有其限制,
疫情就像是一場無法掌握的球賽,就算到九局下半,但不到最後一刻,也沒有人知道最後的結局會是甚麼,
唯有持續小心、不要鬆懈、堅持到底,才有可能在這後疫情時代,找到可以應對疫情問題的方法。